劉強東上街送外賣,美團王興還睡得著嗎?
劉強東親自上陣送外賣,如同十年前親送快遞一樣,這個信號意味深長!
市場競爭中,往往后來者居上,彎道超車的案例比比皆是。而如今的餐飲外賣市場,京東作為后來者,開始瞄準美團的“七寸”,一下手就是狠招。
京東外賣將目光聚焦到了外賣行業(yè)的最后一環(huán)——騎手身上。又是公開信談感情,又是寬松罰款,不搞把人當機器用那一套,這波操作直擊行業(yè)痛點,給騎手們帶來了久違的“尊嚴紅利”。劉強東的意思很明顯:
你們不喜歡的規(guī)則,我不做;美團給不了你們的,我來給。
這不禁讓人思考,商家免傭、補貼用戶后,劉強東親自帶隊搶騎手,真的能在外賣大戰(zhàn)中殺出一條血路?作為行業(yè)新軍,京東能否突破美團十余年構建的護城河?外賣領域的“東興飯局”,可能會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。
劉強東親身上陣
這次是送外賣
十年前,劉強東扛起了快遞包裹;十年后,他又背上了外賣保溫箱。
這既是營銷的一環(huán),也是戰(zhàn)略轉向的信號。2015年,劉強東親自送快遞的舉動,成為京東物流從電商附庸轉向社會化商業(yè)化的分水嶺。而如今,他親送外賣的舉動,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:京東要在外賣戰(zhàn)場真刀真槍地打一場硬仗了。
回顧這兩個多月,京東外賣的打法可謂是步步為營。先從商家端入手,高舉免傭政策積累商家資源;再從消費者端發(fā)力,百億補貼讓消費者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。如今,劉強東親自送外賣,聚焦騎手端,意在解決外賣行業(yè)的最后一塊拼圖。
這三板斧打下來,京東的意圖很明顯:簡單地進入一個新領域不夠,要從根本上重塑整個行業(yè)的游戲規(guī)則,才能干翻美團。
騎手們對此有了直觀感受。有騎手表示:第一天跑的時候,單比人多,人可以挑著單子跑,有些不好送的單子,加3塊錢都轉不出去。第二天再跑的時候加一塊錢就轉出去了,后來再轉單都不用加錢就轉掉了。
單子多到需要加錢才能轉出去,再到不用加錢就有人接,這轉變說明什么?說明京東外賣的單量確實在持續(xù)增長,騎手隊伍也在逐漸壯大。
別小看這個趨勢,外賣行業(yè)的本質是一個多邊平臺,需要平衡商家、消費者和騎手三方。三方相互促進,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:商家多了,消費者選擇增多;消費者多了,商家獲益更多;而騎手則是聯(lián)結二者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
劉強東這招親自送外賣不僅僅是營銷噱頭,更是京東全面進軍外賣市場的決心體現(xiàn)。他在向騎手們傳遞一個信息:每一位騎手在京東都很重要,甚至重要到CEO都愿意與你們同甘共苦。以前快遞員是兄弟,現(xiàn)在外賣員同樣是兄弟,是兄弟就來京東送外賣!
這種親民的形象與劉強東的個人特質不謀而合,再加上前段時間京東外賣系統(tǒng)崩潰時他主動致歉的舉動,確實為京東外賣贏得了不少好感。
騎手們看中的是真金白銀
營銷可以吸引眼球,但騎手們最終看中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。
京東外賣目前的策略很明確:用更高的單價吸引騎手,用更人性化的規(guī)則留住騎手。
媒體知危采訪的眾包騎手王軍(化名)的親身體驗印證了這一點:按我們的情況來說,美團近的單2-3塊,遠的是按公里算,但京東算下來每公里比美團多2-3塊,距離遠點的單比美團多1-2塊。
單價提高只是第一步,京東在騎手管理機制上也做出了不少調整。比如在超時處罰上,美團的規(guī)則是超時即罰該單收入的50%,而京東則設置了多個階梯:超時小于5分鐘扣15%,小于20分鐘扣30%,超時大于20分鐘才扣50%。
轉單機制上,京東也更加靈活。騎手一天能轉三次訂單到大廳讓系統(tǒng)重新派單,還有三次可以定向轉給熟悉的騎手。相比之下,美團的轉單次數(shù)和方式都更為受限。
這些看似小的改變,對騎手的體驗影響卻很大。上述被媒體采訪的騎手更是調侃說:京東外賣1.7km的訂單,騎手到手9.1元,一公里多(路程)9塊,開滴滴的看見都得破防了。
還有惡劣天氣應對方面,京東也表現(xiàn)得更為人性化。有騎手表示:前兩天刮大風,京東就給騎手端發(fā)了通知,直接免罰了。而美團則很少在非極端天氣下免除超時罰款。
這些舉措讓不少騎手看到了選擇的可能性。在美團主導外賣市場十余年后,騎手們突然感受到了收入增長的希望,這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。
但騎手們也足夠清醒。他們明白,高單價背后有京東的補貼支撐,一旦補貼減少或取消,情況可能會有變化。正如一位騎手擔憂的那樣:騎手一多了肯定會壓價的,到時候又是第二個美團。
騎手們的職業(yè)屬性決定了,他們不會完全依賴于單一平臺,而是在各平臺之間靈活切換,追求最大化收入。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京東外賣單價高,但許多騎手仍然保持多平臺接單的策略。
他們都清楚,就算美團眾包難,但一天堅持堅持堅持也能差不多跑個200多塊。對騎手來說,有這份收入才最重要。至于沒那么吃苦的規(guī)則,騎手早就習慣了吃苦,要改變心態(tài)還需要一段時間。
京東能否撼動美團鐵王座
表面上看,京東進軍外賣市場的時機似乎并不理想。畢竟美團已經(jīng)構建了完整的外賣生態(tài),建立了龐大的騎手團隊和商家網(wǎng)絡。
但從另一個角度看,時機或許恰到好處。
首先,外賣行業(yè)雖然成熟,但仍有痛點。美團的高抽成、騎手低收入等問題,給了京東切入的空間。京東外賣主打零抽成、高單價,直擊行業(yè)痛點。
其次,京東有自己的優(yōu)勢。多年來京東物流積累的配送能力,可以為外賣業(yè)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。京東的用戶基礎不可小覷。雖然不是所有京東用戶都會直接成為京東外賣用戶,但這種轉化的門檻相對較低,特別是對那些已經(jīng)習慣了在京東購物的消費者而言。
不過,京東外賣要想真正撼動美團的地位,仍面臨不少挑戰(zhàn)。
技術層面,有騎手反映京東外賣系統(tǒng)還有待優(yōu)化:有的送達時間顯示不明確,對于想順路接單的眾包騎手來說,增加了一點決策成本。而美團則是只有預約單才會顯示幾點之前送達,此外都是統(tǒng)一按時間表述的。
異常訂單處理方面,美團可以直接選擇用戶電話打不通等簡略理由告知平臺,而京東暫時還沒有異常單直接上報的通道。這些細節(jié)問題雖小,但會影響騎手的使用體驗。
更大的挑戰(zhàn)在于,京東能否持續(xù)保持目前的高補貼政策?一旦燒錢階段結束,京東如何平衡騎手收入與平臺盈利的關系?
劉強東作為創(chuàng)始人,是很有打仗精神的。所以,接下來如果京東外賣的反響還不夠,東哥大概率會拿出更多的手段,比如宣布減少盈利,宣布各種永久措施之類的。
而問題在于,美團經(jīng)過多年發(fā)展,已經(jīng)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運營機制。從眾包到專送,再到樂跑和暢跑,美團通過不同的騎手類型滿足不同的配送需求,同時也通過這種分級機制優(yōu)化成本。
京東如果想要長期競爭,就必須找到一條既能保證騎手收入,又能保證平臺可持續(xù)運營的路徑。這并非易事。
從更宏觀的視角看,京東此次進軍外賣市場,還是為了從商超到餐飲,從快遞到外賣,京東正試圖覆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畢竟美團在前段時間發(fā)布的美團閃購,活脫脫就是一個外賣版京東。如果消費者不再習慣打開京東APP,那么京東之前的所有投入,就都打了水漂。因此,京東一定會盡力,甚至拼命。
戰(zhàn)鼓已經(jīng)擂響,劉強東親自上陣,這場外賣大戰(zhàn)才剛剛開始。就像美團王興在2017年就看清的:“哪有什么真正的終局?”